• 律师网,福建益慎律师事务所

联系方式

    律师网,福建益慎律师事务所

  • 电话:0593-2871199
  • 邮箱:925353611@qq.com
  •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天湖西路7号禾兴楼5梯二层
当前位置 : 法检案例
王某凤等45人诉北京市某区某镇政府强制拆除和行政赔偿检察监督系列案(检例第120号)----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性案例
发布日期 : 2024/6/22 来 源 : 最高人民检察院 浏览量 :

【关键词】

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民事纠纷与行政争议交织一并化解

【要旨】

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诉讼监督案件,应当把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作为“监督 权力”和“保障权利”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对与行政争议直接相关的民事纠纷应 一并审查,促进各方达成和解,通过解决民事纠纷促进行政争议的一并化解,及 时有效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基本案情】

2001年,北京市某区某镇人民政府(以下简称镇政府)根据北京市政府办 公厅《关于确定本市郊区中心镇的通知》,在案涉地块以加快小城镇步伐发展文 艺事业为由报建文化艺术园,该文化艺术园项目最终由山西省某集团公司组建的 北京某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化公司)进行建设。镇政府与文化公司签 订《协议书》,约定镇政府向文化公司提供土地160亩,由后者出资在文化艺 术园区建大学一所及相关配套的运动场所、娱乐、休闲设施和教职工公寓,协议 有效期为70年。协议签订后,文化公司在案涉地块建设教学楼等设施10栋和 家属楼5栋,于2004年起将5栋家属楼共计238套房屋陆续出售给某集团公 司职工,并完成了物业交割。

2008年3月,因文化公司一直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且经营不善导致教学楼 闲置,镇政府将案涉地块转让给北京市某培训学校(以下简称培训学校)用于大 学城建设,同时,要求培训学校对地上建筑物妥善回购。2009年1月,培训学 校与文化公司就10栋教学楼达成转让协议,同时签订《家属楼转让委托协议》, 培训学校出资,委托文化公司以购房价格的1.6倍回购已出售家属楼。2017年 6月,因案涉建筑未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 划法》第四十一条、《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镇政府 在调查后,向培训学校下达限期拆除通知、限期拆除决定书,并于2018年2 月将案涉房屋强制拆除。

王某凤等45名购房者认为其是案涉被拆除房屋的实际居住人,镇政府所作 的限期拆除通知、限期拆除决定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程序严重违法,侵害了 45名购房者的合法权益,于2018年10月先后提起144件行政诉讼,请求人 民法院判决确认镇政府作出的限期拆除通知、限期拆除决定违法,并依法给予行 政赔偿。北京市某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45名申请人并非限期拆除通知、限 期拆除决定的行政相对人,在案证据亦不足以证明其与该限期拆除通知、强制拆 除行为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故以45名申请人不具有原告主体资格为由裁定 驳回起诉,并据此驳回申请人后续的行政赔偿诉讼请求。45名申请人的上诉和 再审申请被上级人民法院以相同理由裁定驳回。

【检察机关履职情况】

案件来源。2020年1月至6月,王某凤等45人对人民法院驳回起诉裁定 不服,就该系列案件中的127件(限期拆除通知类38件、强制拆除类44件、 行政赔偿类45件)陆续向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申请监督。检察机关依法 予以受理。

调查核实。为查清事实,厘清法律关系,检察机关审查了审判卷宗,并对王 某凤等申请人、北京市某区政府、某镇政府和案涉企业相关人员进行询问,调取 案涉房屋建设的有关文件,核实申请人提交的《文化公司教工住宅楼内部销售合 同》、文化公司所制《住房所有权证》,文化公司作为物业管理方与申请人签订 的《小区管理协议书》以及《购房付款收据》等书证。检察机关查明,案涉房屋 系由文化公司出资建设,并在2006年与申请人签订《教工住宅楼内部销售合同》, 申请人缴纳了房款,文化公司交付了房屋,并向申请人颁发了文化公司自制的《住 房所有权证》。销售合同约定, “如由于房屋造成的一切问题均由甲方(注:文 化公司)负责,如因产权造成乙方(注:购房者)无法居住的问题时乙方提出退 房,甲方按房屋购买原价加银行同期贷款利息来归还乙方” 。培训学校与文化公 司《家属楼转让委托协议》签订后,案涉家属楼部分住户与文化公司解除购房合 同并领取补偿款。2018年2月,案涉房屋被强制拆除时,本案45名申请人在 内的部分购房者未能与文化公司达成回购协议。

监督意见。检察机关经审查后认为,王某凤等45名申请人虽然未取得产权 证明,但其作为房屋的实际购买者和使用人,直接受到被诉行政行为实际影响, 属于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人,应当享有对案涉房屋相关处理决定的知情权和申辩 权。镇政府在拆除案涉房屋的过程中仅将培训学校作为行政行为相对人,剥夺了 申请人应享有的陈述、申辩等法定权利。原审法院认为申请人并非限期拆除通知 的相对人,不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以其不具有原告主体资格裁定驳回申请人对 限期拆除通知、强制拆除行为提起的诉讼,并据此驳回申请人的行政赔偿诉讼请 求,系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

检察机关经分析研究,认为案涉房屋被认定为“违建”属实,但申请人支付 了房屋价款享有居住和使用利益。房屋被强制拆除的根源在于房屋建设者即文化 公司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案件的关键问题是房屋购买者民事权益的保护与赔偿 问题。鉴于文化公司与购房者就因产权造成无法居住的责任承担在购房合同中已 有约定,且双方有民事和解意愿,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避免行政、民事案件 分别机械处理导致循环诉讼,检察机关决定通过推动45名申请人与文化公司达 成民事和解,促进本案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

争议化解。本案中,从案涉房屋建设立项到被认定为违建拆除,18年间市 域治理政策不断调整,政策变迁等历史原因也是引发诉讼的因素之一。检察机关 与镇政府沟通联系,促其出面协调文化公司、培训学校,同时依托镇政府促成案 涉各方历经9轮磋商,最终达成以2010年补偿数额为基础,以屋内物品、装 修损失赔偿金额为补充的和解方案,落实和解资金2044.5万元。2020年6月, 45名申请人先后与文化公司签订和解协议,并撤回监督申请,检察机关作出终 结审查决定,127件行政诉讼系列案件得以一并化解。

促进社会治理。检察机关通过审查该系列案件,发现镇政府在本案处理过程 中存在执法不规范、缺乏工作合力、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既不利于地区经济发 展和政府良好形象的塑造,也容易形成矛盾风险,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检察机关 向镇政府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提升行政管理能力,健全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进一步创新群众工作思路方法,努力提升执法服务水平。收到检察机关检察建议 后,镇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并部署落实整改,2020年12月27 日向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反馈了整改情况。

【指导意义】

(一)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诉讼监督系列案件,应当把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作为“监督权力”与“保障权利”的结合点,促进各方达成和解。涉众型行政诉 讼监督案件,申请人人数众多,处理不当可能影响社会大局稳定。检察机关办理 行政检察系列案件,应当在查清案件事实、明晰法律关系、厘清是非责任基础上, 秉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理念,恪守客观公正立场,依托基层政府搭建各方磋商 平台,畅通群众表达渠道,回应当事人诉求,促进各方在合法合理范围内实现和 解。

(二)人民检察院办理与民事纠纷相互交织的行政诉讼监督案件,应当加强 分析研判,通过推动民事纠纷的解决促进行政争议一并化解。2014年修改的行 政诉讼法增设了在行政诉讼中一并审理民事争议的制度,在涉及行政许可、登记、 征收、征用和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的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申请一并解 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有利于减轻当事人讼累,提高司法 效率。检察机关办理涉民事纠纷的行政检察案件,通过查明行政争议背后的民事 法律关系,分析申请人的真实诉求,综合研判民事纠纷解决对行政争议解决的作 用,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民事和解,进而推动民事纠纷行政争议一并化解。

【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一条、第九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二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十三条、第二十条

《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第十一条



福建益慎律师事务所"诚心说案"陈律师团队

【 收藏本页 】 【 打印文件 】 【 关闭窗口 】
福建益慎律师事务所
咨询热线:0593-2871199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天湖西路7号禾兴楼5梯二层
E-mail:925353611@qq.com
闽ICP备2024038830号    闽公网安备35090202000376号
Copyright © 2024 - 2024 律师网,福建益慎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 扫码加微信咨询
  • 扫码加微信咨询
  • 扫码加微信咨询